連鎖西式速食店、便利商店、咖啡店,哪一家咖啡因含量最多?桃園縣衛生局最新公布5月抽樣市售32件黑咖啡,隨機抽驗發現日本mister donut甜甜圈、7-11超商、怡客、壹咖啡….等連鎖店的黑咖啡,飲用咖啡因約兩杯含量即過量了。
衛生局先後調查32件市售連鎖速食店、便利超商、專業咖啡店等咖啡,若以1杯240CC含咖啡因為例,連鎖咖啡店平均咖啡因110毫克,便利超商平均115毫克,西式速食店平均咖啡因含量101毫克。經過檢驗調查後,希望民眾能夠維護健康、適量飲用。
由於部份市售咖啡因含量偏高,經調查後發現,包括怡客咖啡(ikari coffee)的咖啡因154毫克,7-11便利超商的咖啡因146毫克,日本mister donut甜甜圈的咖啡因166毫克,壹咖啡的咖啡因158毫克,以上4家販售的咖啡因平均含量偏高。
衛生局表示,每人每天最好控制在300毫克以下的咖啡因攝取量,若以每杯240CC的黑咖啡為例,容易引起心悸、焦慮、煩躁、尿意增加,最好民眾不要過量飲用。
【轉載自 今日新聞網 記者江羚瑜/綜合報導】
原址連結:http://www.nownews.com/2011/11/30/327-2762299.htm
12.09.2011
11.30.2011
什麼?咖啡漲價! 你更該計較的,其實是咖啡品質
還在關心拿鐵調漲嗎?
10月4日起,統一超商、全家、萊爾富等,以鮮乳價格上漲為由,順勢調整咖啡售價。粗估一年可為連鎖商家們多帶進好幾億元的營收。當然,在網路媒體發達的時代,消費者串連的力量也不弱。此起彼落撻伐聲音不斷;政府為息民怨,趕緊跳出來軋一腳,以聯合漲價名義祭出重罰。民意代表立委、議員等當然也會不甘寂寞,趁勢批政府一次重罰是不夠的,必須要求連鎖商家調回原來售價。
戲還沒完呢,另一幕接著上映。喜歡漲價是吧,消保會出來公佈14家沒參與漲價的連鎖業者,呼籲大家到這些"良心店家"去一解咖啡癮頭。該露臉的都出現過啦,反正按照經驗法則,事過境遷後,價格還就在那兒了,會想喝咖啡的還是會去消費呀… 到頭來,輸家還是消費者們。但是你知道嗎?輸掉的可不只是荷包裡的coco...
咖啡豆 品質 v.s. 健康
看熱閙之餘,不免令人憂心國人愛喝但不要求咖啡品質的事實。其實,不管漲價前還是漲價後,在市面上買到的現煮咖啡成本、品質相較售價而言都是昂貴的。 不能說的秘密?你經常喝【劣質】咖啡豆? 連鎖咖啡/便利商店 販售的現煮咖啡是用大宗商業咖啡豆 (右方圓柱圖中《D 或 E》等級的生豆) 烘焙而成;這是阿Roma實際走訪市場看到的現象。結果不令人意外,因為快速、方便,原本就是這連鎖商家最關注的重點;其次,如此雄厚財力、上市上櫃、甚至跨國的企業,背後不免有大、小股東們盯著企業的獲利。砸大錢購進好品質的咖啡豆,絕對是緣木求魚的做法。更何況,在他們的認知中,一般消費者《根本不在意》或者《無法分辨咖啡的品質》。既然如此,以最低成本謀求最大利潤,才是為商之道。 | ![]()
資料來源:田口 護 咖啡大全
|

《D 或 E》等級 咖啡生豆
除了低海拔、風味較差外;就是含有 30% 以上不同情況的瑕疵豆 (如上圖)
1、檢視咖啡豆外觀
有到大賣場或連鎖店買咖啡豆的經驗嗎?如果沒有在賣場或請店家代磨,自己帶回家研磨時是否常會看到支離破碎的咖啡豆呢?如果這樣狀況的咖啡豆很多… 沒錯,你買到的咖啡品質絕對不好。
破碎豆形成的原因?
很多有瑕疵的生豆會在烘焙後形成破碎豆,例如嚴重蟲蛀或者在產地處理過程中被不當外力 (通常是機器) 壓碎的生豆。因為既有缺陷,豆體含水量會較少且較不結實,在烘焙的進程中會因為高溫而容易爆裂。
這些都還是看得到的瑕疵狀況,有更多危害健康的瑕疵在烘焙後是看不出來的。譬如發霉 (如上圖豆體呈現黑色處) 或是發酵 (上圖豆體呈現咖啡色) 的生豆,在高溫烘焙後還是有可能會殘留不好的物質如黃麴毒素、赭麴毒素等。長年累月飲用這種壞品質的咖啡,這些無法代謝的毒素將有可能致命,不可不防。
【從知名跨國咖啡品牌的門市買來的熟豆…】
自家沖煮,喝的時候才磨豆
喝好咖啡的第一步就是… 自己買豆子回家磨啦~ 在外喝到的現煮咖啡,你根本看不到豆貌及新鮮度。而在賣場或請店家代磨咖啡豆,正好可以讓店家"毀屍滅跡"… 因為磨成粉後什麼瑕疵都看不到了。
如果你沒有品好咖啡的經驗或專業杯測師的功力,還是購買能看到、聞到的咖啡豆才是保護自己最好的方法。
"精品等級"咖啡豆- 每顆豆子含水度較一致,烘焙後色澤均勻
2、咖啡豆存放方式
咖啡保鮮期短(詳見精品 (頂級) 咖啡概述)。連鎖店家都是直接把深焙豆倒入咖啡機上一個加蓋但非密閉的塑膠容器中。所以,其實無從分辨到底送到手上的那一杯咖啡,究竟是用放置多長時間的咖啡豆所煮出來的?
正確的熟豆保存方式
單向透氣閥袋(新鮮烘焙的咖啡熟豆在烘焙後 1~ 2 週內會不斷產生二氧化碳。有單向透氣閥裝置的包裝袋有可以讓二氧化碳順利排出袋外同時阻絕外界氧氣的設計)
更"讚"的保存方式…
將豆子分裝在多個玻璃密封罐(如"愛之味真空玻璃罐",須洗乾淨、晾乾,並確定沒味道)。一次只放一罐於常溫使用,其餘冷藏。使用完一罐再從冰箱拿下一罐出來使用。切勿從冰箱拿進拿出,因為溫度差造成水凝結在豆表上影響風味,反倒不好。
重要提醒!
咖啡豆永遠比咖啡粉亦於儲存、保鮮。喝多少、磨多少,才能隨時享受最好的咖啡。
3、咖啡 豆/粉保存期限 (重要!重要!重要!)
常買咖啡豆或咖啡粉回家沖煮的朋友,可以多注意下面二點包裝標示問題…
不敢標註【製造日期】
因為烘焙好的咖啡保鮮期非常短。尤其對愈大型的業者而言,庫存管理愈難進行。包裝上有製造日期,容易讓消費者"直覺"認知買到的豆子已經製造並置放很久了。因此,最一勞永逸的方法就是只寫有效日期及保存期限。
保存期限【冗長】
坊間購得的咖啡豆/粉,不論深、淺焙,其保存期眼通常為一年。莫論放一年的豆子可否使用?在最好的保存條件下 (真空、冷藏) 放置三個月的熟豆,所煮出來的咖啡都已經走味且有油臭味。
那麼知名的跨國咖啡連鎖店的保存期限為何呢?答案是238天。怎麼算出來的?較合理的答案是… 相較於多數業者標註一年 (365天),寫 238天看起來有好像比較新鮮、沒添加防腐劑的感覺,如此而已。實際上,因為其統一由美國烘焙後、經長途貨運,再經國內層層管銷配送的方式。能在門市買到的熟豆,也"早就"過了適飲期了。不可不察!

有圖有真相 (紅色框處)
10.30.2011
什麼是【阿拉比卡咖啡】? 市面上賣的咖啡主要有哪些品種啊?
咖啡現蹤
十六世紀衣索匹亞有個牧羊人,有一天發現自己飼養的羊隻忽然在那兒不停地蹦蹦跳跳,覺得非常不可思議。仔細加以觀察,才明白原來是因為羊兒吃了一種紅色的 果實。
在牧羊童宣傳之下,愈來愈多人得知該果實的提神效果,所有的人吃完後都覺得神清 氣爽;後來,這種果實成為進行長時間宗教儀式時所使用的提神藥。它,就是咖啡。
市售咖啡品種 ?
咖啡隸屬於茜草科。至於品種,市面上流通的主要有二種。
羅布斯塔《優、缺點》 及《流通方式》
優點
缺點
主要《流通/飲用》方式
真相
- 多數人覺得 espresso 咖啡因較高,其主要原因非來自於沖煮方式,而是絕大多數 espresso 沖煮所使用的綜合咖啡皆摻雜一定比例羅 布斯塔 (法式綜合約 50%,義式綜合約 30~ 40% 比例;非一定如此,視烘焙師個人風格調整)
- 近年來咖啡文明較進步的地方如美、日、歐等,開始有人推廣使用單品阿拉比卡或阿拉比卡綜合豆。台灣,中國等地尚未見過有此一嚐試
- 羅 布斯塔 (或劣質阿拉比卡) 烘焙進二爆 (中深焙-深焙-重焙) 後可以靠焦糖化反應及豆體碳化味掩蓋不好的雜、臭味
- 市售調味咖啡如拿鐵 (Latte)、焦糖瑪奇朵 (Macchiato)、摩卡 (Mocha)、卡布奇諾 (Cappuccino) 等幾乎都是使用 espresso 為基底進行調味。用深、重焙豆 (至今知名咖啡連鎖或加盟業者絕大多數產品 還是以深焙豆為 主) 調味咖啡才能保留咖啡味
阿拉比卡《優、缺點》 及《流通方式》
優點
- 好的種植及妥善管理環境所產出的阿拉比卡咖啡,各自有著不同的酸、香成分。引無數咖啡饕客競相杯測、評 比
- 好的阿拉比卡風味完整,酸、甜、鹹味均衡
- 阿拉比卡咖啡因含量低,相同條件比較下約較羅布斯塔少了一半的咖啡因 (*阿拉比卡種咖啡因含量 會因為不同品種、產地而有差異;但普遍低於羅布斯塔種)
缺點
主要《流通/飲用》方式
- 單品/原豆/全豆 (Whole Bean) 販售
- 法式/義式 綜合咖啡會加入阿拉比卡豆提味 (酸、甜)
- 手沖、虹吸、法式濾壓壺、美式咖啡機皆能沖煮出 美味的阿拉比卡咖 啡 (關鍵在於磨粉粗細、 水溫、萃取時間等, 見居家沖煮咖啡的秘訣)
真相
- 好的阿拉比卡咖啡生豆除了產地條件 (火山土壤、高海拔、日 夜溫差、降雨量等皆適宜) 外,更講求採收 (人工手採,只挑 成熟的果實)、處理 (去皮、發酵去除果肉) 過程的細緻度
- 大莊園耕地經常是成千上萬畝。因此,每年杯測、評等不同區塊 (山頭) 咖啡的 品質也是必要的。最後,一定要安排流水線用人工方式挑出瑕疵豆,才能真正確保消費國生豆的品質
- 咖啡保鮮期非常短,詳見精品 (頂級) 咖啡概述。一般店面可以看到的,都是直接把深焙豆倒入磨豆機或咖啡機上一個開放式的 塑膠容 器。所以,其實無從分辨到底送到手上的那一杯咖啡究竟是放置多長時間的咖啡豆煮出來的?
- 連鎖體系咖啡館年需求量龐大,在商言商 (必須確保股東獲利) 的前提之下,砸重金購買高檔阿拉比卡生豆,無異是不可能的任務
- 獨立咖啡館或自家烘 焙咖啡館這些年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慎選真的了解且關心咖啡品質的店家才能享 受高品質的阿拉比卡咖啡。
《阿拉比卡品種》細分類
咖啡品種 在《精品咖啡》的世界裡,目前只就阿拉比卡品 種進行分類及討論。較具代表性的品種有:
- 古老原生種:Typica (鐵比卡)、Bourbon (波旁)
- 知名Typica變種:Maragogype (巨型象豆), Geisha (暱稱藝妓豆…因 與【藝妓】同音)等…
- 知名Bourbon變種:Caturra (卡杜拉), Pacas (帕卡斯)等…
- 知名混血品種:Pacamara (帕卡斯 + 巨型象豆= 帕卡瑪拉)
阿拉比卡咖啡–細分類
主要產區
![]() | ![]() |
不同品種 果實/樹葉 比較 左為《卡杜拉》,右為《巨型象豆》,是不是外觀差異很大呢? |
商家的選擇
- 【直接關係】能直接到產地莊園採購生豆,並監看杯測品質及全程出貨過 程
- 使用【真空方式保存】所進口的【優質生豆】
- 【下單後才烘焙】,確保收到的咖啡是新鮮貨
- 提供能有效保存的袋 【附單向透氣閥裝置】
- 會在包裝袋上註明【烘焙日期】
給【咖啡愛好者】的建議
10.11.2011
【碩果僅存】阿拉比卡咖啡品種~ 巨型象豆 (Maragogype)
咖啡豆中的巨人
|
巨型象豆 (Maragogype) 是鐵比卡 (阿拉比卡原生豆種) 的變種;其樹、其葉、其果實都較一般阿拉比卡大上許多。由以下卡杜拉 (Caturra/波旁系) (左) & 巨型象豆 (右) 咖啡果實/樹葉比照,是不是很清楚地比對出其碩大無朋的尺寸呢? |
![]() | ![]() |
【咖啡果實】比較 左為《卡杜拉》,右為《巨型象豆》 | 【咖啡樹葉】比較 左為《卡杜拉》,右為《巨型象豆》 |
如果前面的描述還不足以突顯巨型象豆尺寸;那麼,就讓數字來說話吧。先來看看咖啡界慣用的測量方式。
|
![]() |
巨型象豆生豆 (烘焙前) 尺寸驚人 |
![]() |
巨型象豆熟豆 (烘焙後_中焙) 尺寸更大 |
市面上很少看到這種大豆子耶?
|
數量稀少,價格偏高,向來是精品級咖啡豆的宿命。相對原本產量就比其它品種少的巨型象豆而言,其精品豆的價格昂貴,自然是不言可喻。所謂好事多磨,以下搜羅自實際走訪市場的反應,足堪一窺究竟。
|
aroma【巨型象豆】二、三事
|
不肖業者混充假「藍山」
|
正因為體積大、賣相佳。許多不肖業者全部或部分拿象豆來充當藍山豆,再以5倍高價賣給下游烘焙館/咖啡館;最終,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日本豆商直接介入藍山產區經營已久,多數好品質的藍山豆早已盡在其掌握之下,它國豆商焉能拿到真正好藍山豆?尤其近年藍山產區蟲害嚴重,在鑽果蟲肆虐且得不到有效遏阻的情形下,真正好的藍山豆比起往年益發少了。日本消費者喝高品質精品豆由來已久,平均國民所得又名列前茅。日商把能在日本國內賣更高價位的藍山豆用較低價位轉賣到它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很多人評論牙買加國寶藍山豆有著「絲綢般」的風味,意即不苦、不酸、不甜、不澀;口味中庸平和,對於以往習慣淡咖啡的大眾而言,是想要一嚐而後快的寶貴咖啡豆。時至今日,咖啡品嚐已發展至講求「個性之美、地域之味」,講究不同阿拉比卡品種在迥異的風土條件下培育出來的特殊風味。汲汲於藍山,除 了無法真正領略咖啡的好味道,亦有極大的可能是用不合理的高價買到【巨型象豆】呢。 |
特殊風味,似喝花茶
|
如果傳統濃郁偏苦的咖啡未獲您的青睞,試試【aroma】巨型 象豆吧。堅果香味,乾淨的蘋果/檸檬果酸;飽滿,滑順的口感以及持久的喉韻。以及淡淡的苦杏及巧克力味。 |
【aroma】精品咖啡《風味象限》
|
![]() |
5.24.2011
【夢幻阿拉比卡】帕卡瑪拉 (Pacamara)
除了老天生成的美味,人工育種也可以有耀眼表現
口感、香氣皆上乘。看精品咖啡界混血王子,如何顛覆世人對美洲豆觀感
混血王子 的故事
如同其它因為特殊目的,而研發出來的混血咖啡豆種。帕卡瑪拉 (PacaMara) 的誕生,來自於咖啡生產者追求「美味」&「美觀尺寸」所衍生出來的夢幻品種。
與其它混有羅布斯塔種*基因的品種相較,爹娘皆為阿拉比卡原生變種**的帕卡瑪拉,其風味因為家世淵源,更是不同凡響。PacaMara 是薩爾瓦多研發的稀少珍貴品種;其風味飽滿、豐富多變、杏桃、香草植物、熱帶水果、巧克力、香料甜等多樣性的口感變化,很少有咖啡品種既可有明亮果酸卻又有濃郁的甜感;但就跟其他大型咖啡豆所面臨的情況一樣,產量相對稀少。顆粒大小與象豆相近,最大可到 22 目,是中南美洲最好的阿拉比卡品種之一。
*PS:羅布斯塔 (Robusta) 與阿拉比卡並列為主要可供人類飲用的咖啡品種,但不及阿拉比卡美味
**PPS:(如下圖) 帕卡瑪拉品種,為原生波旁變種帕卡斯 (Pacas) 以及原生鐵比卡變種象豆 (Maragogype) 混種而來,所以是純粹的阿拉比卡品種。PacaMara 的名稱,即是結合兩款豆名而來

《杯測競賽》常勝軍
在中、南美洲最富盛名的 CoE (Cup of Excellence) 杯測大賽中,最紅的常勝軍當屬帕卡瑪拉 (PacaMara) 與藝伎豆 (Geisha) 了。此兩品種現世,著實跌破一堆專家眼鏡,亦開拓了世人審視美洲精品咖啡豆的視角。
相較藝伎豆令人驚豔,似非洲豆一樣香氣滿滿。帕卡瑪拉可以說是實實在在美洲產地中的冠軍豆。除了香氣外,醇厚的口感亦是一絕… 各方面的表現皆凌駕其它豆種。難怪連戰皆捷,自 2003 年後,在誕生地薩爾瓦多以及美洲其它各國如宏都拉斯、瓜地馬拉帕卡瑪拉、哥倫比亞 帕卡瑪拉、尼加拉瓜 帕卡瑪拉等,皆曾名列前茅甚至囊括冠軍殊榮。聲勢如日中天、至今不墜。加上碩大美觀的豆形,混血王子的稱號絕不為過。
【延伸閱讀…】5分鐘,一次讀懂「藝妓咖啡豆」

碩大美觀 帕卡瑪拉咖啡生豆

帕卡瑪拉 與 Caturra (美洲區另一熱門栽種品種) 豆體尺寸的比較
實測… 帕卡瑪拉風味
帕卡瑪拉烘焙上,建議透過最能表現香氣及部份焦糖味的中焙或中焙+,來展現帕卡瑪拉品種的醇厚度。乾香部份,可以完整地呈現出蜜桃、胡椒、香料等香氣。數分鐘後破粉聞香,辛香料的氣味更為明顯,略微帶些木質及蜂蜜香氛。適溫時,用湯匙舀起啜吸。略帶果酸及堅果味的咖啡液,充塞口內;也因為此豆豐富的甜味,入口 body 醇厚,會黏舌頭~ 如果捨不得洗掉這迷人的尾韻的話,先別急著喝水;讓蜂蜜般的甜香及巧克力味繼續留在喉頭吧。如果能忍住,不一口氣喝完,等待糖分悉數溶解於咖啡液中,不知情的人還以為是加了糖的黑咖啡,喝到的是杯底沉澱的糖呢。
飲用上的建議
帕卡瑪拉屬於清爽型咖啡。建議愛好醇厚口感的你,可以較高咖啡粉與水比例 (1:10~ 1:13) 調配。其中的香甜及醇厚度,也將因此得到最佳的詮釋。
aroma 嚴選-帕卡瑪拉咖啡豆
ABOUT AROMA
關於我
從「心」出發.為喝咖啡的人著想
aroma 的中文涵意是「溼香」,即熱水淋上咖啡粉時揮發出來的香氣
這一個字普遍使用在咖啡杯測表裡,是品評咖啡好、壞的一個重要項目
aroma精品咖啡,代表我們堅持走在優質咖啡這條路上的決心

4.17.2011
Like caffeine? There's a gene for that -- two of them, actually
... If this latte from Caffe Luxxe in Santa Monica looks irresistible to you, you may have your genes to thank, according to a new study. (Los Angeles Times)
Attention coffee drinkers: If you think your craving for a cuppa joe stems from sleepiness, habit or simply a desire to make Starbucks CEO Howard Schultz an even richer man, you are sorely mistaken. A team of researchers from Harvard,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and other esteemed institutions of biological science reports that our need for caffeine is in our DNA.
As if there were any part of our lives that weren’t subject to genetics in some form or fashion.
But back to the so-called caffeine genes. There are two of them, according to a report published Tuesday in PLoS Genetics.The first is CYP1A2, which had already been known to have something to do with caffeine metabolism, and the second is AHR, which plays a role in regulating CYP1A2.
Everyone has both of these genes, of course, but we don’t all have the exact same kinds. Those in the study who had the most caffeine-seeking version of CYP1A2 drank an average of 38 milligrams more of the stuff each day than those with the most caffeine-indifferent version. People with the most caffeine-dependent version of the AHR gene consumed an average of 44 mg. more per day than their counterparts with the least caffeine-seeking version.
That works out to about the same amount of caffeine as is found in a single can of Coke or Pepsi or in a cup of tea. It’s also about one-half to one-third as much as is found in a single cup of coffee, according to this website.
The researchers made this discovery by comparing the genes and caffeine consumption habits of more than 47,000 Americans of European descent. The search was important because caffeine “is the most widely consumed psychoactive substance in the world,” with nearly nine out of 10 adults eating or drinking it regularly, they explained in their report. More than 80% of the caffeine consumed by study participants was delivered in the form of coffee.
【Original source: Los Angeles Times】
Attention coffee drinkers: If you think your craving for a cuppa joe stems from sleepiness, habit or simply a desire to make Starbucks CEO Howard Schultz an even richer man, you are sorely mistaken. A team of researchers from Harvard,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and other esteemed institutions of biological science reports that our need for caffeine is in our DNA.
As if there were any part of our lives that weren’t subject to genetics in some form or fashion.
But back to the so-called caffeine genes. There are two of them, according to a report published Tuesday in PLoS Genetics.The first is CYP1A2, which had already been known to have something to do with caffeine metabolism, and the second is AHR, which plays a role in regulating CYP1A2.
Everyone has both of these genes, of course, but we don’t all have the exact same kinds. Those in the study who had the most caffeine-seeking version of CYP1A2 drank an average of 38 milligrams more of the stuff each day than those with the most caffeine-indifferent version. People with the most caffeine-dependent version of the AHR gene consumed an average of 44 mg. more per day than their counterparts with the least caffeine-seeking version.
That works out to about the same amount of caffeine as is found in a single can of Coke or Pepsi or in a cup of tea. It’s also about one-half to one-third as much as is found in a single cup of coffee, according to this website.
The researchers made this discovery by comparing the genes and caffeine consumption habits of more than 47,000 Americans of European descent. The search was important because caffeine “is the most widely consumed psychoactive substance in the world,” with nearly nine out of 10 adults eating or drinking it regularly, they explained in their report. More than 80% of the caffeine consumed by study participants was delivered in the form of coffee.
【Original source: Los Angeles Times】
3.21.2011
【研究】婦女一天一杯咖啡 可降低中風機率
瑞典一項研究顯示,婦女一天喝一杯咖啡,可降低百分之22到25的中風機率。
瑞典斯德哥爾摩的「卡洛琳斯卡醫學院」針對三萬四千多名、年齡在49歲到83歲的婦女,進行了十年的追蹤調查,結果發現在一千六百多名中風患者當中,有200多人都不喝咖啡或一天喝不到一杯咖啡。研究人員隨後進一步調整,排除可能影響中風的因素,其中包括抽煙、高血壓、及糖尿病,結果還是沒有太大改變,那些喝每天喝咖啡的人中風機率仍舊比那些不喝咖啡的人低。
不過,美國一名心臟科醫生說,瑞典這項研究並未證明咖啡會降低中風機率,只是說明,喝咖啡的人中風機率比較低。
瑞典「卡洛琳斯卡醫學院」的研究人員也表示,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以了解為何喝咖啡會降低中風機率。
研究員也強調,要降低中風機率的不二法門不外乎是,不抽煙、定期量血壓,維持健康的生活及標準體重。
【轉載自鉅亨網 (原始來源:中廣新聞網)】
瑞典斯德哥爾摩的「卡洛琳斯卡醫學院」針對三萬四千多名、年齡在49歲到83歲的婦女,進行了十年的追蹤調查,結果發現在一千六百多名中風患者當中,有200多人都不喝咖啡或一天喝不到一杯咖啡。研究人員隨後進一步調整,排除可能影響中風的因素,其中包括抽煙、高血壓、及糖尿病,結果還是沒有太大改變,那些喝每天喝咖啡的人中風機率仍舊比那些不喝咖啡的人低。
不過,美國一名心臟科醫生說,瑞典這項研究並未證明咖啡會降低中風機率,只是說明,喝咖啡的人中風機率比較低。
瑞典「卡洛琳斯卡醫學院」的研究人員也表示,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以了解為何喝咖啡會降低中風機率。
研究員也強調,要降低中風機率的不二法門不外乎是,不抽煙、定期量血壓,維持健康的生活及標準體重。
【轉載自鉅亨網 (原始來源:中廣新聞網)】
3.15.2011
【深焙咖啡】的迷思
您是否每天流連住家或辦公室附近知名咖啡連鎖店喝咖啡呢?還是公司福利不錯,在茶水間提供員工不管是免費還是相對便宜的咖啡供大家提振精神努力工作?相信眼尖的您也一定發現了,不論是上百元的或一杯不到30元、或者在公司就可以便宜喝到的的美式咖啡,店家放在咖啡機裡的咖啡豆永遠是那麼地【烏黑亮麗】。
其實一點也不。泰半這樣的咖啡豆皆已過了保存期限。您可以試著用手捏捏豆子表面再聞聞手指頭,應該很容易可以嗅到類似煙焦油的臭味兒。因為深焙豆表易出油,加上缺少與空氣有效隔絕的特殊包裝,油被氧化腐敗掉了。也就表示您正在享用的咖啡其實是過期食品。身體強壯的時候可能沒有感覺,經過日積月累或者身體羸弱的時候。最直接的症狀就是頭暈、目炫、心悸了。可能您也不疑有它,以為是咖啡因作祟,其實…主要還是不新鮮的咖啡在殘害您的身體健康哩。
咱們台灣人愛喝深焙咖啡,其來有自。早期的咖啡商 (大多數至今日還是如此) 因為沒有管道或者基於成本考量,進口的咖啡生豆皆為一般產地大宗的商業豆。商業豆的缺點除了海拔低、風土條件、管理不好導致風味較遜之外,也充斥著至少30%的壞豆比例 (也就是瑕疵豆如未/過熟、發霉、破損、嚴重蟲蛀等等)。在烘焙程度較淺的情形下很容易喝到不好的雜味。所以在市面上喝得到的都是深焙的咖啡豆,因為黑黑的就一點兒也看不出瑕疵了。(註:磨成粉《毀屍滅跡》更好)
有試過不加糖、奶直接喝黑咖啡呢?是不是苦澀難以入口呢?真正好的深焙豆絕非坊間拿一般商業豆加上較長時間烘焙就好。首要條件就是要使用高海拔 (1,200m以上)、低瑕疵率 (人工手挑) 的精品豆。因為同樣品種,高海拔豆熟成時間較低海拔長2~ 3個月;這段時間咖啡果實還是不斷透過光合作用獲得更多的內容物,生豆 (果實裡的種子) 的硬度也因此提升了。因此,在同樣的烘焙時間及火力下,高海拔咖啡豆還是能保有許許多多的芳香成份以及焦糖化反應而來的甜味;低海拔豆只能迅速投降,整個豆體幾近灰化而徒留焦碳味罷了。
深焙(dark roast),就英文字面看來,就是把豆子表面烘得黑黑的。但烘焙不得法或不好的烘焙機,會造成…
- 豆表深於豆芯:看起來深但實際可能僅是中深焙的程度
- 煙燻味十足:烘焙機排煙設備或風門調整不得法所致

- 豆芯深過豆表:因為烘到骨子裡 (deep roast) 啦
- 【零】煙燻味:只讓您享受到咖啡豆的香氣及口感

一顆完整的重焙豆分成兩半:豆芯 (黑色) 是不是很明顯地較豆表 (深咖啡色) 為深呢?
訂閱:
文章
(
Atom
)